当前位置:炫历史网>历史揭秘>正文

三省六部制如何演变为二府三司制 古代六部是哪朝始设

导语: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官制之一,后经过演变成为了二府三司制。古代六部最早始设于唐朝,起初只有三个部门,后来逐渐扩大到六个部门。

文章目录导航:

  1. 三省六部制如何演变为二府三司制
  2. 古代九个的权力机构
  3. 古代行政部门叫什么
  4. 清朝六部尚书是一品官还是从一品
  5. 三国两晋时期的三省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有什么区别
三省六部制如何演变为二府三司制

宋朝仍有三省,但是这一制度已进入衰落荒废的阶段。

在三省中,尚书、门下两省名号虽存,但已成外朝。

宋朝由政事堂处理政务,政事堂就是宋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唐朝的中书省+门下省。

在唐朝,政事堂又被称为“中书门下”,因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为宰相。

尚书省和六部,实际上自唐末五代就已经逐渐荒废了,至宋代就更是名存实亡。

六部中行政、财政、人事、军事的权力,已经被二府三司分了个一干二净。

兵部、吏部两个最重要的部门被分去了大量权力,户部则完全被三司中的户部所架空。

礼、刑、工三个不重要的部,职权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代九个的权力机构

枢密院,都察院,大理寺,六部。

古代行政部门叫什么

古代行政部门一般都叫衙门

中书省

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初称为“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宋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一个机构“中书门下”,掌握行政大权,长官为“同平章事”即宰相,其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由中书省外派的“行中书省”即“行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丞相、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负责起草诏令,明宣宗后拥有票拟奏章的“票拟权”

尚书省

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行诏令。

门下省

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机构,名称也不一样。通常分为内廷和外朝,内廷就是皇宫中皇帝后宫的机构,像个小朝廷;外朝就不用说了,就是指朝廷,国家机构。明朝的国家机构分为”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明朝有两个”六部“,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南京,都是六部,同一个机构,两套班底。但管理国家的是北京的”六部“,南京的六部基本就是养老院。

唐代尚书省,明代以后中书省

清朝六部尚书是一品官还是从一品

六部尚书隋朝,唐朝和元朝时朝正三品,宋朝为从二品,明朝正二品,清朝则是从一品。

清朝六部尚书是从一品。

至隋朝设立尚书省,成为执行政令的正式机构,管辖六部。这制度被唐朝、宋朝沿袭。其间尚书也被划作六部的最高长官,即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等等。明、清两代不设三省,尚书省遂废,但六部长官仍称尚书(明朝为正二品,清朝为从一品)。

三国两晋时期的三省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有什么区别

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相互牵制监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三国曹操自任丞相,移原隶少府的尚书吏部曹、选部曹等尚书诸曹为丞相属官,将汉武帝建立的内朝转为外朝官署,这是尚书省建立的开端。按:东汉时虽有尚书台、已经成为处理政务的主要机关,但毕竟是隶属于内廷的官署,不能说是国家的正式政务机关。曹丕以尚书诸曹权力过大,遂以曹操设立的专门处理机密文书的秘书省为基础另设中书省,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诏令。置中书监、令各一人,以中书监为长官。南北朝时侍中、散骑常侍的权力逐渐扩大。北朝则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治机构的重心。晋代,正式有门下省的建制。
唐代三省制的特点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转变。这种变化的动因在于皇权对于相权的控制、以及提高行政效率。首先、为了控制相权,皇帝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的官员参预朝政,实际行使宰相的权力,但是由于没有宰相崇高的体制,所以便于控制。渐渐的,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以及左右仆射这些宰相职务已经变成了一个崇高的虚衔,而真正的宰相却成为一种临时性质的职务,这符合从汉代开始的相权不断下降的规律。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魏晋南北朝:有三省六部制的雏形,但不是三省六部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六部:归尚书省,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散,皇权加强) 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在继承魏晋以来中央行政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隋唐时期,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炫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xuanlishi.com/lsjm/2771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万国觉醒文明风格选什么 古埃及语言自由度高吗下一篇:全运会三对三女子篮球冠军 女子三人篮球发展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