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炫历史网>历史人物>正文

郑和下西洋最后一次到哪 历史上朱棣阿丹女王

导语:郑和下西洋的最后一次是在明朝皇帝朱棣统治时期,期间他曾经在非洲与阿丹女王进行了贸易往来。

文章目录导航:

  1. 郑和下西洋最后一次到哪
  2. 郑和哪次去了好望角
  3.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按公元纪年法
  4. 郑和在明史的哪个部分
  5. 1421年发生了什么大事
  6. 郑和几次下西洋
郑和西洋最后一次到哪

忽鲁谟斯

郑和七次下西洋中有三次(第四、第五、第七次)访问了忽鲁谟斯,而且还将其作为基地,从那里派遣分舰队赴红海和东非。也有人认为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就到了忽鲁谟斯。

一般人认为,郑和所到的忽鲁谟斯是现今伊朗霍尔木兹甘省的一个海岛,在波斯湾与阿曼湾之间的霍尔木兹海峡中,离海岸不远。还有人说忽鲁谟斯就是那时的伊朗,是一片很大的地域。当时的忽鲁谟斯应是当代伊朗霍尔木兹甘省南部包括沿海岛屿的范围。忽鲁谟斯就是霍尔木兹的古音译。

最后一次到达了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 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至福州闽江口五虎门内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

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东非、红海。

郑和哪次去了好望角

没有去。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
明成祖命三宝太监郑和 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至福州闽江口五虎门内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目前已知最远曾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 ,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
好望角(葡萄牙文:Cabo da Boa Esperança,英文Cape of Good Hope)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是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位于34°21′25‘’S,18°29′51‘’E处。北距南非共和国的开普敦市52千米。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最初称为“风暴角”。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

从我们了解的资料看,郑和船队并没有到达好望角。郑和船队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哪次也没有去到,前三次只到波斯湾,后面几次到了非洲,但最远只到非洲东海岸,也就是今天的索马里附近海域,好望角在南非的南边,还有点距离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按公元纪年法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公元1405年

公元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第一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在明史的哪个部分

郑和在明史朱棣永乐年间的历史,讲述郑和七下南洋的历史。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 ),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1421年发生了什么大事

郑和第六次出使西洋

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二十五日,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剌撤、卜剌哇、木骨都束、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喃渤利、苏门答剌、阿鲁、满剌加、甘巴里等十六国,遣使来贡名马、方物,成祖命礼部设宴慰劳。

三十日,十六国使臣归国,赐其钞币表里,又遣太监郑和率孔和卜花、唐观保、杨庆、洪保、李恺、杨敏、周满等人送十六国使臣同行回国,并带去成祖的敕书及赏赐诸国王的锦绮纱罗绫绢等物。为了赶季风,郑和一行接到命令后急忙兼程出发,使得十六国使臣中的一部分因赶办不及,未能与郑和一道出发。这样,第二批启程的使臣便于当年十月十六日趁冬季季风刚开始之际,命洪保等护送回还,仍由郑和负责依例赏赐各国。

象历次远航一样,郑和船队先到占城,派一支船队送暹罗使臣回国,自己率大(舟宗)宝船南航,经马六甲海峡,送满剌加、阿鲁、苏门答剌使臣回国后,派太监李兴率一支船队西航,自己则与杨敏、李恺北航榜葛剌(今孟加拉),然后向南绕过印度半岛到古里,直航祖法儿。又由祖法儿南航,访问剌撤后,南访非洲的木骨都束、卜剌哇,然后转舵回驶,于永乐二十年(1422)八月回国。

1、1421年5月9号,紫禁城在一场暴风雨中“被天雷劈中”,续而发生大火。

大臣们都觉得这是“天意”,要那时的中国政府别再继续航海事业,1421年2月2日 明朝正式迁都北京。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公元1421年2月2日),明帝国睥睨万邦。在这一年的农历新年之日,来自亚洲、阿拉伯、非洲和印度洋各地的国王和使臣们聚集于宏伟的北京城向明成祖朱棣即天子宣誓效忠。

一支靠指针标明航向而航海的巨型舰队,带着这些统治者和其使臣们来向皇帝进贡,并且让他们目睹了雄伟神奇的都城—紫禁城的落成典礼。

郑和几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七次,

第一次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

第二次永乐五年(1407年),

第三次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第四次永乐十年(1413年)十一月,

第五次永乐十四年十二月(1417年),第六次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

第七次宣德五年(1431年)。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东南亚、中亚、西亚及东非、中非海岸当时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非洲的木骨都束国也就是现在的索马里摩加迪沙。

郑和一共七次下西洋,为了向海外的国家展现明朝的实力,郑和受到朱棣的派遣,带着大批的船队开始了航海,从1405年到1433年这28年期间,郑和七次下西洋,给明朝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对古代的航海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郑和一生所做的最伟大的壮举就是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人类航海历史上的壮举,并且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七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炫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xuanlishi.com/lsrw/2748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道光通宝多少个局 历史道光通宝下一篇:原始社会有哪些著名的部落 古代最强部落是哪两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