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历史划分 吴越和后梁建立时间
文章目录导航:
五代十国的历史划分五代十国是公元907年—960年,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而在唐末、五代及北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统称十国。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公元923年,晋王李克用的儿子灭了后梁,建立了后唐。 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都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建立了后晋。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了辽朝。同时,刘知远在太原建立了后汉,收复中原。郭威篡后汉建后周,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后周最后被赵匡胤篡位并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江南地区初期吴国是最强的,后来被李昇篡位,建立了南唐,实力强的还有越国与闽国等。湖广地区被荆南、南楚与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了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被后周打败。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蜀国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 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祟所建。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与他的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至此十国结束。
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国和北汉。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907年—960年)。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五代指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正统史学家们一般称五代为中原王朝,十国为割据政权。五代不是某一个朝代,而是介于唐宋之间的特殊历史时期。
十国(902年——979年)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国,北方一个为北汉。
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屡有更迭。在五个朝代中,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而后汉仅仅四年,后周九年,都不足十年。其实,即使在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亦超乎寻常。如后梁太祖朱温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杀。而朱友硅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贞所杀。再如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亦曾以兵夺权,未能成功,反丢了性命。明宗去世之后,其弟五子李从厚继位,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养子李从珂所夺。频频的兵戎相见,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后梁被世仇李存勖的后唐所灭。后唐有比较开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使社会出现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后继者却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灭。
石敬瑭认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定都开封。但源源不绝的财富却流入契丹人的国库,以至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以向契丹称“孙”不称臣的借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付关系,但契丹人用挥兵南下灭后晋,虏石重贵来作为答案,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后晋灭,但辽政权无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夺取中原,自立为帝,建立大汉帝国。
他的儿子刘承佑因杀大将郭威不成却被郭威所代为大周,郭威和他的养子柴荣后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们的经营下,后周渐强,并逐步统一中国,但柴荣的继承者是七岁的小孩,无力掌管天下,终大将赵匡胤在陈桥被手下黄袍加身,代周立宋。后来宋王朝在赵匡胤的经营下,终统一中国,结束五代时的大分裂。
这一段历史,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时,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断强大,他们互相勾结利用,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为以后宋、辽、金对峙形
五代十国吴越国传了几代五代十国吴越国传了三代五王。钱镠得两浙后,请求唐廷将镇海军移至杭州,自兼镇海、镇东节度使。天复二年(902年),唐封钱镠为越王。后梁开国,钱镠以拥戴之功,改封为吴越王,初步建立了吴越国政权。
钱镠之后,第五子钱元瓘即位,在位十年,善事中原后唐、后晋政权,保土安民。钱元瓘去世后,第六子钱佐继承王位。钱佐去世,因其子尚年幼,故由其弟钱倧继位。最后,钱倧因突然中风,传位给其弟钱俶。
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的吴越国先后共有五代君主。
太祖武肃王・钱缪,(字具美 852年-932年 在位907年-932年)
世宗文穆王・钱元瓘(字明宝 887年-941年 在位932年-941年)
忠献王・钱佐(字符佑 928年-947年 在位941年-947年)
忠逊王・钱倧(字隆道 929年?-971年 在位947年)
忠懿王・钱俶(字文徳 929年-988年 在位948年-978年)
五代十国时间起止时间从公元907年开始到公元960年结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大体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变化很多,官职时常废置不用,其制度比较混乱。
五代十国时期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变化很多,官职废置不常,主要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这个制度后由宋朝继承。十国虽然臣服于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构大致上与五代等同。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争和频繁的政权更迭导致了大量文献的遗失以及科技与文明的衰败,但随后的宋代却成为我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之一,这其中五代时期的科技文献保护与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