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炫历史网>中国历史>正文

元代皇帝顺序是什么 元朝的好皇帝有哪些

导语:元代共有12位皇帝,顺序依次为忽必烈、元英宗、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文宗、顺帝、世祖、穆宗、宣宗、章宗。其中忽必烈、成宗、文宗、世祖等皇帝被认为是元朝的好皇帝,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之一。

文章目录导航:

  1. 元代皇帝顺序是什么
  2. 1309年是元朝哪个皇帝
  3. 如何评价元朝的皇帝
元代皇帝顺序是什么

元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禅汗忽必烈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 完泽笃汗 铁穆耳

元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汗 海山

元仁宗 圣文钦孝皇帝 普颜笃汗 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英宗 睿圣文孝皇帝 格坚汗 硕德八剌

元晋宗 致孝皇帝 叶顺铁木耳汗 也孙铁木儿

元兴宗 德孝皇帝 阿里加巴汗 阿剌吉八

元文宗 圣明元孝皇帝 札牙笃汗 图帖睦尔

元明宗 翼献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图土汗 和世瓎

一般说来,圣旨是皇帝为了向臣民传达旨意而拟定的书面 文告,都要有各种富丽堂皇的词藻和长篇累牍的渲染,最后才简 单说一下具体事情本身,中国汉族王朝的圣旨也确实多数具有 这种文辞富丽的特征,然而元代的圣旨却不是这样,里面有很多 大白话甚至是粗话,比如常见的“准奏”叫“那般者钦此”被说 成“圣旨俺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元代的诏令敕书文告系统中,诏书和圣旨有着不同的 内涵,这也是由当时复杂的政治文化体制决定的。

元朝诏书的行用范围基本上都属于重大事件,需要布告全 国,“咸使闻知”者。也可以说,诏书是元朝诏敕类文书中最为重 要的一种。在文体方面,使用典雅的汉文文言,以骈体文为主, 偶有用散文者。辞藻华丽,多用典故,以显示王朝的“文治”形 象。这些方面基本继续了前代“王言”的传统。

元朝圣旨的概念,较之诏书相对复杂一些,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说,以皇帝名义下达的命令,包括上文讨论的诏书和授官经常用到的宣命在内,皆可称为圣旨。狭义的圣旨是以蒙古语宣谕,用蒙古文记录颁发的皇帝命令。《元典章》、《通制条格》等元朝政书收录了许多这类文件的汉译文。

其中,大部分是按照蒙古语的句法、词法机械地套译为汉文,无法用汉语常规读通,形成所谓的“元代硬译公牍文体”圣旨。而恰恰是这类圣旨里面,出现了很多在汉族文人学士看来可笑的白话俚语,本来不登大雅之堂的词语往往堂皇地用在圣旨里面,比如至大四年中书省奏报真定路官员侵占税课银两一事,圣旨里就有“课程也不能尽实到官,做贼说谎的多了去也”这样类似小说家的话,常见的还有“更圣旨可怜见呵,怎生?”乃至“怕甚么”、“吃棒子”这样的语句,竟有些像《水浒传》里梁山好汉们说的话了,这也是蒙古旧时统治习俗与中原文化双向互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

当然也并不是元朝皇帝所有所有的圣旨都是这样,如果朝廷已经确知圣旨宣谕对象是文化层次较高的南方文化人或者官员将领,圣旨也会经过修饰去掉那些不合适的词语,表达一种文绉绉的文治气象。现在元代的这种白话圣旨碑还广泛保存在很多省份的寺庙 道观里,多数都是当时皇帝颁布的有关保护寺庙道观财产不得 侵夺的圣旨命令,已经成为研究元代语言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 面的重要资料。

1309年是元朝哪个皇帝

1309年,己酉年(鸡年),是元朝至大二年。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281年—1311年),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任大汗(1307年—1311年在位)。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在位时间:1307-1311,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可汗,汗号“曲律可汗”。为忽必烈次子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之长子,统军北边,多立战功,封怀宁王。十一年(1307年),成宗铁穆耳病逝,储位虚悬。海山回大都奔丧,被拥立为帝,并追封其父为元顺宗。即位后更换了成宗大臣,封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 元武宗在位四年(1307年-1311年),时间,期间中国内部的矛盾得到舒缓,元朝统治稳定而顺利,全国歌舞升平,国力强大,是元代的一位明君。庙号武宗,谥号仁惠宣孝皇帝。

元成宗皇帝铁穆耳。答案

1309年是元朝的皇帝元顺帝。

如何评价元朝的皇帝

宋朝灭亡之后,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历97年,元朝,是一个奇怪的朝代

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将汉文化作为一个分支的朝代,唯一一个对汉文化不感兴趣的朝代。元朝只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整个蒙古帝国仍是将漠北作为他们的首脑机关,而大元只是他们的一隅,在大元这片土地上,汉人和汉文化只是一个枝叶,因为还存在着其他的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宗教,统治者采取的是蒙古人、汉人、色目人共治的方式,而蒙古统治者自身喜欢藏传佛教,对儒家文化不感兴趣,甚至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也远甚于汉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元朝的统治者似乎对东方不感兴趣,反而对西方感兴趣,他们对汉字、对华夏的文明礼仪、典章服饰也同样是毫无兴趣,对农业生产,又不感兴趣,反而对商业贸易感兴趣,对权谋斗争、政治平衡不感兴趣,反而对骑马游猎感兴趣,忽必烈实行的“汉法”并没有完全推行下去,草原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是根本,农业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是枝叶。

有人说元朝毁灭了汉文化,我感到很好笑,统治者对汉文化根本就不感兴趣,何谈毁灭?所以,整个元朝海外贸易高度发展,不避皇帝“讳”,各种宗教、思潮自由发展也就不难理解了,帝国曾在漠北草原上举行了两次轰动世界的道佛大辩论,而且还进行了两次东征日本。元修《宋史》虽然有错误,但绝对不会像满清修明史那样对宋朝恶意篡改。

在蒙古人面前,过去长期固于人们脑中的儒家治国、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等概念被彻底击碎,因为他们是高度自信的。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儒家竟然跟乞丐成了难兄难弟,成了臭老九,令人哭笑不得。

清朝统治者一方面实行“剃发易服”,一方面又积极融入汉文化,用儒家思想治国,这说明他们面对汉文明是恐惧的。

所以说起来,元朝确实是一个奇怪的时代。




元朝皇帝是军事才能卓越,内心征服欲望特别强烈,但政治才能极端贫乏,文化相当落后。他们打战的目的有二:一是掠夺财富;二是满足其内心强烈的征服欲。

从其版图之大可以看到其杰出的军事能力和强烈的征服欲望:成吉思汗扩张完成时蒙古帝国的疆域横跨欧亚大陆,面积达三千万平方公里,在以马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根本无法有效统治管理。于是采取地方分权制度,将疆域划分为六个子国,这六个子国平等并列于大汗之下,六子国分别是:

1.元帝国:辖中国本土,建都大都(北京),子国元首称为“皇帝”。

2.吐蕃宗教国:辖西藏、青海,建都逻些城(拉萨),子国元首称为“法王”。

3.察合台汗国:辖新疆西部、中亚南部,建都阿力麻里(新疆霍城),子国元首称为“汗”。

4.窝阔台汗国,辖新疆北部、哈萨克斯坦东部,建都也迷里(新疆额敏),子国元首称为“汗”。

5.钦察汗国:辖东殴平原,建都萨来(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阿斯特拉罕),子国元首称为“汗”。

6.伊尔汗国:辖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地区,建都帖必力思(伊朗大不里土),子国元首称为“汗”。

此外,还征伐日本、缅甸、占城、安南、爪哇五国,或因台风,或因瘟疫,或因丛林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而未获成功,否则版图更大。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炫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xuanlishi.com/zgls/2770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波罗的海三国是自愿加入苏联的吗 三国时期俄罗斯人物下一篇:去三星堆游玩可以穿高跟鞋吗 三星堆遗址区可以进去吗

文章评论